如果你的身体有这些反应,说明湿气太重,赶快调理。
湿气重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。
首先,经常会表现为头晕、恶心,有的人经常会误认为是气血亏的厉害,其实不是。
中医上说的湿气会阻滞人的正常气机,就会出现一种头晕、头重症状。
有些病人还会说我头重的像有一种布裹的症状,是湿气重的一个表现。

另外,就是大便会表现为不成形、大便偏稀,还有大便黏滞的表现,其实大便排出以后,马桶冲不干净挂在马桶上,也是体内湿气太重的表现。
还有四肢沉重,有的时候也是体内湿重,因为体内的气机全被阻滞。
还表现为身上起各种疹子,也是体内湿气很重的表现。
湿气重的病人,舌苔会比较黏腻,这可以去自己去观察的。
湿邪分外湿和内湿。
外湿,多因气候、环境潮湿、涉水、泡水、淋雨、居处潮湿等所致;
内湿,则多由过度嗜酒(特别是啤酒)、肉食或过食生冷(冰淇淋、冰棍、冰水果等),以致寒湿内侵,脾阳失运,湿自内而生。
因此,要去除湿邪就是需要从内因和外因同时入手。
中医里讲,脾虚则便溏,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,现在很多人以肉食为主了,一天不吃肉就觉得馋得慌。
长期这样,伤害的是脾胃,脾是运化水湿的,脾受到伤害,水湿不能完全运化,就在身体内堆积。
所以,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,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。
在致病的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这"六淫邪气" 中,湿邪比较难调治。
湿容易和其它邪气一起入侵人体。
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。
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,如果气候干燥,不管怎么冷,人都还是能接受的,但如果湿气重,人就很难受了。
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,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,寒湿袭人。
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。
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,又热又湿,让人喘不过气来,明显不如烈日当空、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。
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。
祛风很容易,但一旦成了风湿,就往往是慢性疾病,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。
湿气在皮下,就形成肥胖,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……
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,那么难治?
因为体内有湿,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,纠缠不清!
湿气重怎么办?
1、赤小豆薏仁茶
将赤小豆、薏米仁、芡实、马齿苋、淡竹叶、槐米等食材进行调配。
赤小豆、薏米仁都是祛湿消肿利尿的食材,芡实健脾固肾,马齿苋等主要针对湿气重引起的长痘、口干口苦进行调理。
薏米,在中药里称"薏苡仁",《神农本草经》将其列为上品,它可以治湿痹,利肠胃,消水肿,健脾益胃,久服轻身益气。
赤小豆,是红色的,红色入心,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,古籍里记载它"久服令人瘦",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薏米祛湿虽好,但寒性太重,直接煮来吃,会伤脾。
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,脾伤了,湿气更加的挥发不出。越想祛湿,反而越湿。
脾与湿气是对"好友",脾虚了,湿气会加重;湿气重,又会异致脾虚。
所以要祛湿,需要同时健脾,这一点尤其重要。
为什么有些人喝了红豆薏米粥,还是有湿气,很大地原因在于,本身湿气已经很重,伤及到脾了,或者说本身是脾虚湿盛。
建议可以用葛奕汤调理,可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湿作用。
2、排汗
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。
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、风扇,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,否则你的湿气太重,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。
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,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。运动可以纾解压力、活络身体器官运作,加速湿气排出体外。
现代人动脑多、体力消耗少,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,很少流汗,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。
3、艾灸
常用穴位:水分、水道、阴陵泉、地机、三阴交。